浅谈心室晚电位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0-06-22 17:58:22     浏览:
       猝死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心脏在遭遇疾病的时候,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果我们能提前检测到这些信号,对疾病的预防将有重大作用。
 
       我们生活中会接触各种语言,像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它们帮助我们和世界沟通交流。但其实你知道吗?你的身体也会说话,它会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告诉你你的身体状态,但听到它的语言并了解它的意思,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专业的知识。
 
       今天要聊的是其中的一种语言信号——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VLP)。心室晚电位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个晦涩的医学名词,对医生来说,这是一种微弱的信号,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猝死等关系密切,在预测相关疾病的发生及评价相关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在心肌梗死、心肌病、室壁瘤等疾病的预警方面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我们先简单看下心室晚电位的发展史
 
<img alt="新知图谱, 浅谈心室晚电位发展史" data-cke-saved-src="https://img.shangyexinzhi.com/xztest-image/article/9eb1d6d0f6539cc66556ad80d068ee8e.jpeg" src="https://img.shangyexinzhi.com/xztest-image/article/9eb1d6d0f6539cc66556ad80d068ee8e.jpeg" style="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droid="" sans",=""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stheitisc-light,="" simsun,=""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border:="" 0px;="" object-fit:="" cover;="" display:="" block;=""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6px;=""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 24px="" auto="" !important;="" width:="" !important;"="">
       心室晚电位发展史
 
       在心室晚电位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大家会发现,科学家们是在具有良好屏蔽条件的实验室中,花了很大的精力才慢慢检测到心室晚电位的。为何心室晚电位如此难以检测,要让科学家们这么大费周章呢?这是心室晚电位特性导致的,它是心电图上出现在QRS波后的“裂碎电位”,即属于微伏级的高频(25~300Hz)信号,所以无法在咱们医院体检常用的心电图机上获得记录。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有人跟你说话,但是声音说的太轻了,所以你很难听清楚。
 
       如果是日常生活中,别人跟你说话没听清,倒也无关紧要。但心室晚电位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没有检测出来,那可就事关重大了。心室晚电位信号除了信号微弱还容易受到干扰,这对疾病的诊断是极为不利的。基于这种现状,曼森伯格的张通胜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滤波技术,Pre-Sig Detection心电滤波技术,能大幅调高有效心电信号采集频率,而且利用先进算法有效解决了心室晚电位在信号提取过程中受干扰而导致信号失真的问题。这样即使不是在屏蔽条件良好的实验室,而是在平常的生活环境里,照样能检测到心室晚电位,相当于有了一双顺风耳,哪怕声音很微弱,而且旁边还有噪音干扰,照样能够听的清。这项技术的发明有效解决了心室晚电位的检测问题,对在心肌梗死、心肌病、室壁瘤等疾病的预警方面有重大意义。
 
       科学的进步,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更多的保障。曼森伯格作为在微弱信号提取领域的高科技公司,也将继续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为合作企业和社会带来价值。
 
更多科技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M想科技
 
        参考资料

[1]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2]林家瑞.邓东云.心室晚电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